精益管理推进实施中的心理效应
日期:2017-04-07 / 人气: / 来源:www.biglss.com / 热门标签: 精益管理
欢迎您访问博革咨询官网!博革咨询是中国首家整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流程再造的咨询公司,专注于提供 精益生产、6S现场管理、TPM设备管理、精益工厂布局、专业目视化、精益供应链、精益研发、六西格玛管理等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并负责落地实施。
全国咨询热线:021-62373515、157-2153-3189
我们承诺:见效快、易复制,目标必对赌!
精益管理建设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是影响因素。其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人的行为由人的意识支配,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就产生人的心理活动。
精益管理推进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会观察到形形色色的心理活动。有些是对我们工作有利的,有些则会成为阻力。
如下,就是精益管理推进中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本文做了一些观察和提炼,并就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分析,目的是说明心理学原理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对人们的认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第一印象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俗称“先入为主”。
在精益管理实操中,与工厂团队的第一次见面是最重要的。国外有研究资料,人们在见面的前五分钟之内,基本就完成了对这个人以及和这个人有关的事的判断和决定。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无法解释的好感与信任,当然也会有莫名的厌恶与反感。虽然事后我们大多可以找到这种情绪的所谓客观原因,但第一印象的深刻影响已经是无法改变了。
我们常说精益管理首先要有决策层的重视、支持。决策层的决策实际是受首因效应影响很大的。因此,在进入工厂之前,工作实际已经开始。整洁的衣着,得体的谈吐,精心准备的精益管理计划,可能再开始的5分钟内,已经决定了结果。
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往往受最近一次因素的影响最大。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首因效应适用于人们对陌生事物的认识,近因效应适用于对熟悉事物的认识。所以首因效应可看做是近因效应的特殊形式。
在实践中,对精益管理原理和模式要经常、反复宣讲,就是靠近因效应,及时用正确的信息排除乱流的干扰,维持大家对精益管理的正确感知。
2. 羊群效应
俗称“从众心理”。这个在和工厂基层群体打交道时经常能观察到。大多数的工人对待精益管理是持中性态度的。他们对精益管理的理解不深,但不影响他们对精益管理方式的学习和适应。

3. 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被纠正,就会变本加厉,形成无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这一原理给了我们精益管理的理论依据。
4. 马太效应与木桶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衡强,是指人们会不自主的把资源投入有成功经历的一方。木桶效应是指短板决定系统的能力,所以资源应该用来加长短板,就是常说的瓶颈理论。

在我们的精益管理实践中,也常常面对这样的选择。团队中强势的一方往往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往往他们不是短板的一方。资源向他们倾斜,对改善整体工作并无效果。所以时刻记得全局的观念,系统的观念。这一点,就是精益管理生产与大批量分散生产的区别所在。大批量分散生产往往容易片面追求局部效率的提升,而没有改善瓶颈的效率,导致整体效率并没有提升。
以上是精益管理推广中常遇到的心理效应现象。只有明白其心理学原理,才能灵活运用,避害趋利。
作者:博革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