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预控制是目前在国外公司广为使用的一种过程控制方法,与国内公司使用较多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相比,工序预控制具有简便、高效等特点。
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实际问题
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在贝尔试验室发明以来,广为各公司使用,已被证明为过程控制的强有力工具,到目前为止仍被认为是过程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其具有一些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大。
控制图一般需要收集20组以上的数据才能作判断,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在过程普遍采用,将大大增加作业人员工作量,或需另设专人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
2.计算公式较为复杂。
控制图是基于统计分布理论发展出来的方法,每种控制图都有对应的计算公式,对这些公式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统计基础。在实际中常发生用错公式的现象。
3.判定条件繁多。
控制图有一套复杂的判定程序,在实际使用时容易顾此失彼,或得出不符合过程实际状况的结论。
4.不适合小批量生产过程。
控制图要求收集数据20组以上方可作出过程稳定与否的判定,但在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这一要求往往难以满足。
基于控制图的以上实际问题,统计学家欲寻找一种更为简便、高效的过程控制工具来解决控制图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努力,发明出了工序预控制图。
工序预控制图的基本思路
1.为了解决过程控制图控制界限计算复杂和难以理解的问题,以控制对象的规格界限(Tu,TL)来代替过程控制图中的控制界限,这样任何使用者都可理解。
2.需增加一个预控制界限来发现工序可能的特殊变异,预防工序问题(因为仅以规格界线作为控制界限时,等控制对象超过规格界限,不良已经产生,起不到控制的目的),为了灵敏地发现工序特殊变异,又不至于在过程正常波动时频频误报警,预控制界限应设置于适当的位置。
3.为解决过程控制图数据量过大,增加了过程人员工作量和不适合小批量生产过程的问题,预控制方法的数据量要尽量小。
4.为解决过程控制图判定复杂的问题,预控制的判定规则需简单明了。
作者:博革咨询
推荐新闻
苏州矿山机械领军企业精益改善优秀成果展现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与苏州创力达成合作,签署精益布局项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级齿轮车间,历时4个月完成前期规划,另根据规划项目历时1年改造完成,现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news/4855.html
博革携手江东金具设备制造,精益咨询管理改善促生产
江东金具决定与上海博革咨询达成协议:由上海博革咨询为江东金具进行工厂布局规划和目视化设计工作。项目定位为打造绝缘子行业国内领先、行业标杆的智能化、自动化灯塔工厂。 /news/4866.html
国内PPE行业领军企业赛立特园区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为赛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搭建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地见效,从而全面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项目从2024年10月进驻,经过调研分析,围绕园区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