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和操作程序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相同,但是又不同。这两样东西看起来很像但是它们的含义和用途又真的很不同。让我来试试能否给大家说明白。
你曾经有没有坐在飞机靠窗的座位上?空姐可能会过来问你是否会说英语,然后要求:
1在起飞和降落时把行李放到头顶的行李箱中
2阅读安全手册以熟悉应急门的操作
3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得到机务人员的指示后,转动手柄1和手柄2打开应急门
4除非得到机务人员的指示,否则请不要这样做
5再读一遍安全卡片来了解应急门如何开启
或者是其它类似的事情。此时,如果你跟我一样的话,你可能会想,谢天谢地,不得不打开这扇门的机会非常小,因为如果你曾经不得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你已经是遇上了大麻烦。这个程序非常清楚,但是在真实情况下不太管用。
按照我的看法,程序和标准作业之间主要的区别是:
1程序告诉你在特定的情形下该做什么
2标准作业告诉你要把工作一次就做好需要知道什么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程序是由专家来编写的。他们假设你不需要思考,一步一步按照程序去做,正确的过程会确保正确的结果。这当然比连程序都没有要好得多,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没有多大用了。
而标准作业呢,大野耐一在他的《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将标准作业描述为一种特别的程序,它包含了三个核心的要素,这些在二战前的织机制造中就已经使用了。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1.循环时间
2.作业顺序
3.标准库存
大野耐一做了很多假设,比如所有的零部件假设都是好的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与程序(按照特定顺序或方式执行的一系列活动)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所不同:
首先,有成功的标准:作业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正确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好的工作和坏的工作之间的区别(例如返工会拉长循环时间并且会被发现)。
其次,它强调作业顺序,而不是动作或活动。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非常明确的。“开门”是程序里面典型的高级指令,而“用左手顺时针方向转动控制杆A,然后用右手逆时针转动控制杆B”这样的说法更接近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关于作业本身的。
第三,标准作业详细说明了你手头需要什么来完成的工作(以及在有比实际所需还多的库存的情况下你不需要的东西),你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工作。
强调结果
为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标准作业,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准时化(JIT)和自働化(jidoka)的背景里去。为了跟上节拍时间,作业必须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使用最小的库存,并且为了内建品质:
1.生产好质量的必要条件必须在流程中被了解并加以管控
2.要有能让员工自己独立判断他们的质量好坏的清楚的判断标准
标准作业应该包括:
1.工作的目标来自于顾客的预期
2.按照可管理的步骤分解为作业要素
3.零组件、设备、工具、能力以及其它输入的必要条件
4.有清晰的判断标准使得可以对工作完成状况做明确决定(可能涉及到文档和培训)
5.持续进行的确认、指导和改善
标准作业在重视工作结果这方面要比程序优越,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完成工作可能会影响安全、质量、循环时间以及前置时间等。标准作业在每个需要基本技能才能完成工作的点上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打破标准
实际上,程序结束的地方恰好是标准作业开始的地方。标准作业是产线管理人员深入掌握这些程序(通常是工程或其它专业部门所写),然后把它转化成具体的作业行为,以保证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完成。
在标准作业之外,标准化操作实际上描述很特别的步骤(眼睛的移动,手部移动,脚部移动),人们可以按照这些步骤以最小的浪费完成工作。
产线管理人员的目标是团队里的员工能够8小时执行标准化作业。而团队领导的目标是通过给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更好的方法和改善建议来打破标准。没有标准作业,很难看到改善了什么。没有改善,标准作业很快会被抛弃并回到程序。
最后,差异在于程序的目的。精益的目标是清楚和简单的:管理的目的是使工作更加简单以使员工很好的完成工作服务客户吗?还是用管理投入和决策来控制人们做什么。我们更接近最终的作业流程和客户满意了吗?还是退回到管理会议和行动计划。标准作业主要目的是把程序转换成可以行动的常识,使得每个员工更容易完成工作,使客户满意
你曾经有没有坐在飞机靠窗的座位上?空姐可能会过来问你是否会说英语,然后要求:
1在起飞和降落时把行李放到头顶的行李箱中
2阅读安全手册以熟悉应急门的操作
3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得到机务人员的指示后,转动手柄1和手柄2打开应急门
4除非得到机务人员的指示,否则请不要这样做
5再读一遍安全卡片来了解应急门如何开启
或者是其它类似的事情。此时,如果你跟我一样的话,你可能会想,谢天谢地,不得不打开这扇门的机会非常小,因为如果你曾经不得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你已经是遇上了大麻烦。这个程序非常清楚,但是在真实情况下不太管用。
按照我的看法,程序和标准作业之间主要的区别是:
1程序告诉你在特定的情形下该做什么
2标准作业告诉你要把工作一次就做好需要知道什么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程序是由专家来编写的。他们假设你不需要思考,一步一步按照程序去做,正确的过程会确保正确的结果。这当然比连程序都没有要好得多,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没有多大用了。
而标准作业呢,大野耐一在他的《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将标准作业描述为一种特别的程序,它包含了三个核心的要素,这些在二战前的织机制造中就已经使用了。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1.循环时间
2.作业顺序
3.标准库存
大野耐一做了很多假设,比如所有的零部件假设都是好的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与程序(按照特定顺序或方式执行的一系列活动)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所不同:
首先,有成功的标准:作业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正确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好的工作和坏的工作之间的区别(例如返工会拉长循环时间并且会被发现)。
其次,它强调作业顺序,而不是动作或活动。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非常明确的。“开门”是程序里面典型的高级指令,而“用左手顺时针方向转动控制杆A,然后用右手逆时针转动控制杆B”这样的说法更接近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关于作业本身的。
第三,标准作业详细说明了你手头需要什么来完成的工作(以及在有比实际所需还多的库存的情况下你不需要的东西),你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工作。
强调结果
为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标准作业,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准时化(JIT)和自働化(jidoka)的背景里去。为了跟上节拍时间,作业必须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使用最小的库存,并且为了内建品质:
1.生产好质量的必要条件必须在流程中被了解并加以管控
2.要有能让员工自己独立判断他们的质量好坏的清楚的判断标准
标准作业应该包括:
1.工作的目标来自于顾客的预期
2.按照可管理的步骤分解为作业要素
3.零组件、设备、工具、能力以及其它输入的必要条件
4.有清晰的判断标准使得可以对工作完成状况做明确决定(可能涉及到文档和培训)
5.持续进行的确认、指导和改善
标准作业在重视工作结果这方面要比程序优越,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完成工作可能会影响安全、质量、循环时间以及前置时间等。标准作业在每个需要基本技能才能完成工作的点上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打破标准
实际上,程序结束的地方恰好是标准作业开始的地方。标准作业是产线管理人员深入掌握这些程序(通常是工程或其它专业部门所写),然后把它转化成具体的作业行为,以保证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完成。
在标准作业之外,标准化操作实际上描述很特别的步骤(眼睛的移动,手部移动,脚部移动),人们可以按照这些步骤以最小的浪费完成工作。
产线管理人员的目标是团队里的员工能够8小时执行标准化作业。而团队领导的目标是通过给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更好的方法和改善建议来打破标准。没有标准作业,很难看到改善了什么。没有改善,标准作业很快会被抛弃并回到程序。
最后,差异在于程序的目的。精益的目标是清楚和简单的:管理的目的是使工作更加简单以使员工很好的完成工作服务客户吗?还是用管理投入和决策来控制人们做什么。我们更接近最终的作业流程和客户满意了吗?还是退回到管理会议和行动计划。标准作业主要目的是把程序转换成可以行动的常识,使得每个员工更容易完成工作,使客户满意
作者:博革咨询
推荐新闻
苏州矿山机械领军企业精益改善优秀成果展现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与苏州创力达成合作,签署精益布局项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级齿轮车间,历时4个月完成前期规划,另根据规划项目历时1年改造完成,现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news/4855.html
博革携手江东金具设备制造,精益咨询管理改善促生产
江东金具决定与上海博革咨询达成协议:由上海博革咨询为江东金具进行工厂布局规划和目视化设计工作。项目定位为打造绝缘子行业国内领先、行业标杆的智能化、自动化灯塔工厂。 /news/4866.html
国内PPE行业领军企业赛立特园区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为赛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搭建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地见效,从而全面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项目从2024年10月进驻,经过调研分析,围绕园区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