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关键机会 |
现状及目标描述 |
改进创意 |
1 |
省内资源比例 |
省内资源运输距离近,采购响应时间短,波动少,并可用汽车运输补充,增加省内资源比例,有利于降低库存波动 |
提高省内资源比例,及时补货 |
现状:省内资源比例为18%; |
目标:省内资源比例提高为25% |
2 |
发货计划 |
月发货计划与火车车皮计划周期不匹配,计划监控与考核周期与库存可用天数不匹配 |
改进发货计划流程,制订三个月滚动计划 |
3 |
运输方式 |
(1)目前炼焦煤主要采用火车运输方式,而全国铁路运输形势紧张,计划兑现率较低,是影响库存波动的主要原因 |
采取防冻措施,提高冬季卸车效率 |
4 |
接卸条件 |
(2)煤场有两个火车卸车货位, 冬季受冻车影响,作业效率有时不能满足要求,影响停时 |
采取临时措施提高汽车卸车能力的 |
(3)没有汽车卸车位,汽车运输受到限制. |
建设汽车卸料系统 |
5 |
采购响应时间 |
不同供应商采购响应规律不同,即按计划供货能力不同;虽然改进这种规律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研究掌握响应规律,指导发货计划制订。 |
建立数据收集渠道,进行采购响应规律研究 |
利用”混料设计”试验工具,优化发货计划 |
6 |
到厂数量 |
日到厂数量不均衡(10天移动平均),过程能力较低 |
建立库存预测模型,进行计划的动态调整 |
7 |
物料品种 |
(1)存储能力不足,品种多,场地分散,布局不合理,货位狭小 |
优化存储结构,制订合理库存标准 |
8 |
存储能力 |
(2)将焦煤细分为一类焦煤、二类焦煤、峰峰焦煤,未进入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流不一致,影响库存信息和物流计划准确制定 |
细化物料编码,进入信息系统,使信息流与物流一致. |
9 |
配煤准确度 |
(1)抽检合格率低,不能保证配煤精度; |
建立监管制度 |
(2)配煤核子秤的确认间隔(6个月)过长,日常维护不到位; |
(3)配煤秤的校验不符合要求,作为核查标准用的电子皮带秤没进行实物校验 |
缩短确认间隔,增加实物校验 |
10 |
改判使用 |
(1)为应对来煤质量波动、混煤等问题,不得不经常根据进厂检验结果对来煤进行改判使用,并频繁调整配煤结构 |
合并煤种,采取混煤措施,保持配比稳定,减少配比变化; |
(2)改判及配比调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不规范、不及时 |
规范改判及配比调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纳入信息系统; |
11 |
配比调整 |
|
建立快速调整和协同作业机制 |
12 |
项目约束条件 |
对市场资源、价格趋势、供应商供货能力、运输物流状况、供应商运输能力等外界条件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不够 |
建立快速调整和协同作业机制,形成流程化、一体化管理 |
建立库存仿真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