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 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并升华为新一代的生产哲学。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为以下基本原则:
1.正确地确定价值
所谓正确地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采用精益生产,企业会以客户为中心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等,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企业自身。同时,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要求企业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消转嫁给客户。实际上,它将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
2.识别价值流
所谓识别价值流,是指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而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1)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再到投产的技术过程。
(2)从定单处理到计划再到送货的信息过程。
(3)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
(4)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
精益生产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因此,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
识别价值流的方法叫“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时,要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然后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终客户的观点全面地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要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那里往往存在着更多地浪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应商,向后要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
3.流动
所谓流动,是指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作斗争”,用持续改进、及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一个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为了使“价值流”流动起来,丰田公司创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6 Sigma,对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失、废品和返工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提倡3P、5S、全员维修管理(TPM),确保环境、设备的完好性,为“价值流”流动创造前提条件;使用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 拉动
所谓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客户精确地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丰田公司是通过实施JIT生产和“一个流”来实现拉动的。实行拉动以后,企业的生产和客户的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地投入,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地压缩了提前期。此外,拉动原则还确保企业具备了当客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制造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可使企业抛开预测,直接按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50%、订货周期减少75%、生产周期降低90%,这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5. 尽善尽美
所谓“尽善尽美”,就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客户提供尽善美的价值”。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做进一步地改进;而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说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那么“尽善尽美”就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事实上,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丰田公司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却使自己成为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凭借着精益生产,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模仿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方式成为继亨利·福特发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后,第二次改进企业流程效率的重大变革,也成为丰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为以下基本原则:
1.正确地确定价值
所谓正确地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采用精益生产,企业会以客户为中心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等,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企业自身。同时,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要求企业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消转嫁给客户。实际上,它将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
2.识别价值流
所谓识别价值流,是指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而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1)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再到投产的技术过程。
(2)从定单处理到计划再到送货的信息过程。
(3)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
(4)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
精益生产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因此,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
识别价值流的方法叫“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时,要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然后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终客户的观点全面地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要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那里往往存在着更多地浪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应商,向后要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
3.流动
所谓流动,是指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作斗争”,用持续改进、及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一个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
为了使“价值流”流动起来,丰田公司创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6 Sigma,对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失、废品和返工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提倡3P、5S、全员维修管理(TPM),确保环境、设备的完好性,为“价值流”流动创造前提条件;使用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 拉动
所谓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客户精确地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丰田公司是通过实施JIT生产和“一个流”来实现拉动的。实行拉动以后,企业的生产和客户的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地投入,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地压缩了提前期。此外,拉动原则还确保企业具备了当客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制造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可使企业抛开预测,直接按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50%、订货周期减少75%、生产周期降低90%,这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5. 尽善尽美
所谓“尽善尽美”,就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客户提供尽善美的价值”。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做进一步地改进;而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说正确地确定价值是精益生产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准备和入门、流动和拉动是精益生产实现价值的中坚,那么“尽善尽美”就是精益生产创造奇迹的保证。事实上,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丰田公司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却使自己成为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凭借着精益生产,丰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模仿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方式成为继亨利·福特发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后,第二次改进企业流程效率的重大变革,也成为丰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作者:博革咨询
推荐新闻
苏州矿山机械领军企业精益改善优秀成果展现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与苏州创力达成合作,签署精益布局项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级齿轮车间,历时4个月完成前期规划,另根据规划项目历时1年改造完成,现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news/4855.html
博革携手江东金具设备制造,精益咨询管理改善促生产
江东金具决定与上海博革咨询达成协议:由上海博革咨询为江东金具进行工厂布局规划和目视化设计工作。项目定位为打造绝缘子行业国内领先、行业标杆的智能化、自动化灯塔工厂。 /news/4866.html
国内PPE行业领军企业赛立特园区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为赛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搭建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地见效,从而全面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次项目从2024年10月进驻,经过调研分析,围绕园区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