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革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日期:2016-10-21 / 人气: / 来源:www.biglss.com / 热门标签: )准时化 自働化 博革 JIT
精益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一:JIT (Just In Time)准时化
JIT简单来讲就是指只在规定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不作任何预测性生产,仅在接到客户订单并在要求的时间进行后工序拉动式生产(包含外部客户与内部各工序)。企业要达到JIT必须有以下几方面配合:
一个流(one piece flow)的生产流程。精益思想强调产品在各个工序要像流动的水一样流动生产,这种无间断作业方式可以减省半制品(或资讯)的等待时间,极大的减少产品从原料到最终成品之间的过程消耗,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这种以“个”(指结合实际设定的最经济并且最小单位传递批量,并不是指单个原料/半制品,理想状态是为单个)为单位的工序间流通容易浮现问题,及时把问题截住,有助于促成更佳的品质,更低的成本与更快的交货期。
后拉式生产制度。前工序的工作指令必须是根据后工序的需求量进行安排,避免生产过剩的浪费(包含生产的数量与时间)。精益的七大浪费之中,以生产过剩为首,生产过剩会导致其它一系列浪费的产生。
生产节拍。按客人的需求量及需求时间设定生产节拍时间,建立均衡化的生产流程,避免因个别工序过快造成的生产过剩,或因过慢造成的生产瓶颈。工序间的过快或过慢必然会导致等待与停顿的发生。
快速切换。快速切换直接影响着多品种小批量时实施均衡化生产的可行性,制约着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如果切换耗时过长,在生产效率上很难做到以按节拍进行后拉生产。特别是在订单批量小的情况下,快速切换成为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要素之一,另外,快速切换的稳定性也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可靠性。
稳定的生产状态。无论在推式生产或拉式生产中,稳定的生产状态(特别是设备、品质、人员、物料供应)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推动生产中,因为工序之间存在大量的缓冲库存,生产发生异常时通过库存而把问题的紧迫性掩盖了,从而导致大量浪费的产生。但在拉式生产中,所有的生产环节的启动都是按客户(上工序)的需求进行准备与生产,不会存在为了预防可能会发生的未知异常而有过多的缓冲量。每个工序间都是紧紧相扣,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时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停顿。所以实施拉动式生产,必须先要把生产状态改善至一个稳定可控的水平。
精益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二:自働化
在精益的观点中,“动”与“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働”属于日本字):
“动”----Motion,无经济价值/增值的移动或动作。
“働”---Operation,有经济价值/增值的移动或动作。
“自动化”---机械并非人为的依序操作,而是靠机械或电气作用来控制的技术。
“自働化”---利用人的智慧或机器的探测即时识别机器异常、品质异常、作业延迟、过量生产等状况,并立即人手/机器自动停止以解决问题。
重复低效率的运动无法转变为实际有效推动工作进度的“动”是一种浪费。这种“动”在企业中随处可见,大量的无谓搬运、产品返修、过量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等等,都需要努力通过改善将这种“动”进行消除或转化为“働”。
自働化的最大目的是截停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立即跟进解决。这与以往大批量生产模式中以追求高产量的目的有一定矛盾,因为每一次停止看似都会导致产量的损失,但精益模式追求的是各工序的均衡化,如果仅是某个工序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其它工序高低各不同,这种生产状况实际在整体上浪费会更大。同时问题的浮现、生产线停止有利于迫使团队人员立即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杜绝不良品流落到下道工序,通过停止消除浪费。精益模式中追求的是会“停止”的“自働化”,通过停止令流程变得更顺畅,令效率变的更高速。
同时,自働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驱使企业形成一种内建品质的文化,每个工序、每位人员都能在问题出现时及时拉停,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改善中。零缺陷(这里的缺陷不仅仅是指产品、包含所有的作业行为与工作流程)的达成必须建立在全员品管的基础上。在推动企业自働化(内建品质)时,需要通过实施零缺陷管理、防错装置、安灯系统、目视管理、标准作业、QCC活动、PDCA/5Why等方面的内容而达到目标。
JIT简单来讲就是指只在规定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不作任何预测性生产,仅在接到客户订单并在要求的时间进行后工序拉动式生产(包含外部客户与内部各工序)。企业要达到JIT必须有以下几方面配合:
一个流(one piece flow)的生产流程。精益思想强调产品在各个工序要像流动的水一样流动生产,这种无间断作业方式可以减省半制品(或资讯)的等待时间,极大的减少产品从原料到最终成品之间的过程消耗,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这种以“个”(指结合实际设定的最经济并且最小单位传递批量,并不是指单个原料/半制品,理想状态是为单个)为单位的工序间流通容易浮现问题,及时把问题截住,有助于促成更佳的品质,更低的成本与更快的交货期。
后拉式生产制度。前工序的工作指令必须是根据后工序的需求量进行安排,避免生产过剩的浪费(包含生产的数量与时间)。精益的七大浪费之中,以生产过剩为首,生产过剩会导致其它一系列浪费的产生。
生产节拍。按客人的需求量及需求时间设定生产节拍时间,建立均衡化的生产流程,避免因个别工序过快造成的生产过剩,或因过慢造成的生产瓶颈。工序间的过快或过慢必然会导致等待与停顿的发生。
快速切换。快速切换直接影响着多品种小批量时实施均衡化生产的可行性,制约着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如果切换耗时过长,在生产效率上很难做到以按节拍进行后拉生产。特别是在订单批量小的情况下,快速切换成为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要素之一,另外,快速切换的稳定性也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可靠性。
稳定的生产状态。无论在推式生产或拉式生产中,稳定的生产状态(特别是设备、品质、人员、物料供应)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推动生产中,因为工序之间存在大量的缓冲库存,生产发生异常时通过库存而把问题的紧迫性掩盖了,从而导致大量浪费的产生。但在拉式生产中,所有的生产环节的启动都是按客户(上工序)的需求进行准备与生产,不会存在为了预防可能会发生的未知异常而有过多的缓冲量。每个工序间都是紧紧相扣,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时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生产停顿。所以实施拉动式生产,必须先要把生产状态改善至一个稳定可控的水平。
在精益的观点中,“动”与“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働”属于日本字):
“动”----Motion,无经济价值/增值的移动或动作。
“働”---Operation,有经济价值/增值的移动或动作。
“自动化”---机械并非人为的依序操作,而是靠机械或电气作用来控制的技术。
“自働化”---利用人的智慧或机器的探测即时识别机器异常、品质异常、作业延迟、过量生产等状况,并立即人手/机器自动停止以解决问题。
重复低效率的运动无法转变为实际有效推动工作进度的“动”是一种浪费。这种“动”在企业中随处可见,大量的无谓搬运、产品返修、过量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等等,都需要努力通过改善将这种“动”进行消除或转化为“働”。
自働化的最大目的是截停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立即跟进解决。这与以往大批量生产模式中以追求高产量的目的有一定矛盾,因为每一次停止看似都会导致产量的损失,但精益模式追求的是各工序的均衡化,如果仅是某个工序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其它工序高低各不同,这种生产状况实际在整体上浪费会更大。同时问题的浮现、生产线停止有利于迫使团队人员立即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杜绝不良品流落到下道工序,通过停止消除浪费。精益模式中追求的是会“停止”的“自働化”,通过停止令流程变得更顺畅,令效率变的更高速。
同时,自働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驱使企业形成一种内建品质的文化,每个工序、每位人员都能在问题出现时及时拉停,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改善中。零缺陷(这里的缺陷不仅仅是指产品、包含所有的作业行为与工作流程)的达成必须建立在全员品管的基础上。在推动企业自働化(内建品质)时,需要通过实施零缺陷管理、防错装置、安灯系统、目视管理、标准作业、QCC活动、PDCA/5Why等方面的内容而达到目标。
作者:博革咨询